权力平衡:亲密关系长久的关键密码

日期:2025-08-09 11:39:12 / 人气:90


“以后家里谁说了算呀?” 婚礼现场这句看似玩笑的提问,实则戳中了亲密关系中一个绕不开的核心议题 —— 权力。当代青年或许会笑着回应 “商量着来”,但权力斗争仍是许多关系走向破裂的隐形杀手。研究表明,能够妥善处理权力问题的伴侣,往往更容易跨越岁月的考验,走到最后。
亲密关系中的权力暗战:从隐性到显性
恋爱初期的伴侣,大多小心翼翼地回避权力争夺 —— 毕竟,破坏刚刚萌芽的浪漫风险太高。但随着关系深入,尤其是进入婚姻或稳定承诺阶段,权力问题会逐渐浮出水面,变得具体而棘手(Worley&Samp,2019)。
餐桌上,一方无辣不欢,一方偏爱清淡,谁该迁就谁?卧室里,性需求频率不匹配,谁来决定亲密的节奏?职场上,赚钱多的一方,是否就拥有 “不做家务” 的特权?甚至在冲突中,谁更擅长用沉默、贬低或攻击 “惩罚” 对方?谁又能更轻易地拒绝伴侣的影响?这些日常细节里,藏着权力的暗流。
《再见爱人 3》中诗晴与老纪的拉扯,堪称权力斗争的典型样本。诗晴觉得老纪控制着自己的生活:衣服搭配要经他审核,因怕在白衣服上溅油而不敢自在吃饭,甚至曾因 “错误使用爱车” 被半夜赶下车。她控诉:“你从来都在跟我争对错,只是不让我跟你争对错。” 而老纪却不解:“我把钱交给她管,有什么权力比财政权更大?”
这场矛盾的核心,在于 “权力定义权” 的争夺 —— 每个人对 “什么是重要权力” 的认知不同。就像研究发现的,即便双方都认可财务是核心领域,若丈夫掌握财务权、妻子仅在 “次要领域”(如家务)有决定权,权力仍是不对称的(Sprecher 等人,1997)。更棘手的是,当双方都觉得 “对方权力更大” 时,关系的裂痕便会加速扩大。
权力的复杂图谱:不止于 “谁赚钱多”
谈及亲密关系中的权力,人们常默认 “赚钱多者掌权”,但现实远比这复杂。权力是一张由个人特质、情感动态和社会文化交织而成的网络。
从个人特质看,“职位权力”(事业地位、学历、人脉等)确实会影响权力天平。通常男性因收入、教育或职业声望优势,更易被视为 “掌权者”(Felmlee,1994)。但女性往往掌握另一种关键权力 ——“关系权力”,她们因承担更多情绪劳动(维系感情、照顾家人),积累了更丰富的情感资源(爱、信任、支持)(Knudson-Martin,2013)。
情感投入度也暗藏权力密码。研究发现,“更少付出感情” 或 “承诺度低” 的伴侣,反而拥有关系的 “生杀大权”—— 因为他们离开时损失更小,对关系延续有更大控制权(Felmle,1994;Stanley 等人,2016)。就像感情里的 “冷暴力者”,看似被动,实则用 “抽离” 操控着对方的焦虑。
社会文化则给权力蒙上更深层的滤镜。即便妻子收入超过丈夫,权力平衡也难彻底逆转:丈夫仍可能主导决策,妻子依旧承担更多家务(Bianchi 等,2000)。而当女性经济独立到足以摆脱不幸婚姻时,关系便可能走向破裂 —— 这并非独立本身的错,而是它给了受害者离开的勇气(Oppenheimer,1997)。
为何我们对权力如此执着?
权力争夺的背后,藏着人性的深层需求与恐惧。
最根本的是对 “自我被抹去” 的恐惧。亲密关系本就是 “交出部分自我控制权” 的过程,精神分析理论将其描述为 “杀死自己的一部分并交给对方”。当权力失衡时,弱势方会感到自我价值被压制,仿佛在关系中 “活成了影子”。
不安全的依恋风格也会加剧权力斗争。焦虑型依恋者因害怕被抛弃,会通过争夺权力寻求安全感;回避型依恋者为保持独立,会用疏离掌控亲密度(Mikulincer,2011)。两种类型都容易陷入 “关系攻击”,比如用冷战、贬低等方式争夺主导权。
更现实的是,权力能带来 “自我实现感”。研究显示,拥有权力感的人,幸福感和责任感更强,行为也更贴合真实自我(Keltner 等,2003;Galinsky 等,2008)。但硬币的另一面是,长期处于低权力位的人,会逐渐压抑需求、牺牲自我,最终耗尽对关系的热情。
四个方法,让权力成为关系的粘合剂
处理权力问题,不是要 “消灭权力差异”,而是要让双方都能在关系中感受到 “个人权力感”。马丁路德大学的研究早已证明:关系幸福感与 “实际权力平衡” 无关,只与 “在自己看重的领域是否有决定权” 有关。
第一步是承认权力动态的存在。可以一起梳理生活中的 10 个权力领域(时间分配、未来计划、财务、育儿等),坦诚说出 “在这件事上,我希望有更多话语权”。承认问题,比假装 “没有权力斗争” 更有建设性。
其次,重视 “感受的真实性”。当争论 “谁做家务更多” 时,事实或许不重要 —— 对方觉得 “自己付出更多” 的感受,本身就是一种真实。与其辩解 “我做了多少”,不如说 “我知道你很累,以后我们一起调整”。情感验证能化解权力争夺的戾气。
用 “我们” 替代 “你 vs 我”。研究发现,强调 “关系共同体”(比如 “我们该怎么规划假期”)的沟通方式,远比 “讲道理” 或胁迫更有效(Oriña,2008)。当双方都聚焦共同目标时,权力便从 “武器” 变成了 “工具”。
最后,在彼此看重的领域 “让权”。她在意节日仪式感,就把庆祝方式的决定权交给她;他重视职业发展,就支持他在工作规划上的选择。最幸福的伴侣,不是权力平均分配,而是 “你尊重我在意的,我成全你看重的”。
写在最后
亲密关系从来不是 “谁赢谁输” 的战场,而是 “我们能否一起赢” 的同盟。那些能走到最后的伴侣,不是没有权力差异,而是懂得:权力的本质不是控制,而是给彼此在关系中 “做自己” 的底气。
就像诗人鲁米所说:“你生而有翼,为何愿意匍匐前行,形同虫蚁?” 好的关系,会让两个人都舒展地张开翅膀,而非在权力的角斗中,彼此折翼。

作者:傲世皇朝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傲世皇朝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