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旬女科学家秦莹与90后谢其润的"医药帝国"交接:一场10亿美元级的行业变局
日期:2025-07-25 11:09:36 / 人气:18

中国生物制药(中生)以9.5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95.09%股权的交易,在医药行业掀起波澜。64岁的礼新医药创始人秦莹将公司卖给1992年出生的中生董事会主席谢其润,这场看似"以小博大"的交易背后,折射出中国创新药行业的深层变革。
一、交易背景:从"跨国收购"到"本土并购"的转折
1. 行业格局变化
• 过去:跨国药企主导中国Biotech收购(如默沙东、百时美施贵宝)。
• 现在:本土药企崛起,中生以10亿美元级交易反向收购,标志行业权力转移。
• 陈明键评价:"过去是跨国公司横扫中国Biotech,现在轮到我们了。"
2. 交易细节
• 估值逻辑:礼明医药账上现金4.5亿美元,中生实际支付约5亿美元,但通过分期付款(第二期15%对价与默沙东里程碑绑定)降低风险。
• 市场反应:中生股价一周内从6港元涨至7港元,市值增长超200亿港元。
二、秦莹的"上岸":从科学家到资本操盘手
1. 礼新医药的成长路径
• 技术平台:同时布局"双抗+ADC"两大热门赛道,获默沙东、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认可。
• 融资能力:成立仅3个月即获泰格医药天使轮投资,累计完成4轮融资,中生为C轮领投方。
• 授权交易:三次对外授权累计里程碑金额超48亿美元(默沙东32.88亿+阿斯利康5.5亿+Turning Point 10亿)。
2. 行业竞争压力
• 双抗赛道:康方生物依沃西(同靶点)市值破千亿,礼新医药已出售全球权益。
• ADC赛道:百利天恒资本动作频繁(A股定增39亿+启动港股IPO),礼新医药融资渠道有限。
• 现金流困境:未上市Biotech依赖授权交易,秦莹需在双抗和ADC间做战略取舍。
3. 秦莹的"完美操盘"
• 资源整合:20年跨国药企经验(GSK、赛生医药),将科研能力与全球临床研究结合。
• 行业评价:"少数令我'叹为观止'的企业"(谢其润语),"能交棒是理性选择"(投资人感慨)。
三、谢其润的"野心":重塑中生创新药版图
1. 中生的转型需求
• 财务数据:2024年营收288.7亿,创新药占比41.8%,研发投入50.9亿(78%投向创新药)。
• 估值对比:市盈率20倍(恒瑞医药50倍),市值差距反映资本市场对"想象空间"的定价差异。
2. 谢其润的战略布局
• 技术平台补充:收购F-star未达预期后,礼新医药的双抗+ADC平台成为关键拼图。
• 国际化野心:通过对外授权(如PD-1联用方案进入ASCO口头报告)打开欧美市场。
• 资本运作:拟收购浩欧博(体外诊断业务)"借壳"装入创新业务。
3. 行业影响
• 示范效应:本土药企主导的高估值并购或成趋势,推动Biotech"1+1>2"整合。
• 投资者信心:交易获市场认可,中生股价突破7港元,市值重回千亿港元。
四、行业启示:中国创新药的"交棒时刻"
1. 第一代创业者的宿命
• 臧敬五(天境生物创始人)从巅峰到二次创业,秦莹选择"上岸",反映Biotech创业者面临商业化与资本退出的艰难抉择。
• 行业共识:"交棒不失为理性选择",本土药企崛起提供新出路。
2. 未来趋势
• 本土并购潮:更多Biotech或被头部药企整合,加速资源集中。
• 技术平台价值:双抗、ADC等稀缺技术成为资本追逐焦点。
• 全球化竞争:跨国授权与本土创新并行,中国药企需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研发。
结语
这场交易不仅是两家公司的合并,更是中国创新药行业从"跟随"到"引领"的转折点。秦莹的"上岸"与谢其润的"进击",共同书写了中国医药产业的新篇章。未来,随着更多Biotech被整合,行业或将迎来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与全球化竞争格局。
作者:傲世皇朝
新闻资讯 News
- 四部门详解育儿补贴制度07-31
- 2025WAIC观察:谁能把Agent变...07-31
- 《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》...07-31
- 《相反的人》:在荒诞与平静中,...07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