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相反的人》:在荒诞与平静中,与自己和解
日期:2025-07-31 14:52:55 / 人气:7

豆瓣 8.2 分的漫画《相反的人》,像一剂温柔的解药,精准地戳中了当代人的精神内耗。作者陆冉用荒诞的笔触,描绘出一个长着屁股脑袋的 “相反的人” 小反,他在看似混乱的世界里,以一种近乎笨拙的方式与自己、与外界相处。这部作品没有宏大的叙事,却在细碎的日常里,藏着治愈精神内耗的密码 ——接受自己的 “不完美”,与内心的冲突和解。
一个 “相反” 的存在:用荒诞对抗沉闷
小反的诞生,源于陆冉对生活的一次 “反叛”。5 年前,她从媒体辞职后,陷入了对现实的迷茫:“当时觉得生活很无聊,很沉,很沉闷,自己的状态也有点被困住,不知道该干什么。” 于是,她创造了一个 “首尾颠倒” 的形象:喝水会发酒疯,喝咖啡会睡着,长着一颗屁股做的头,脸上总挂着怪异的笑容。
这个看似离经叛道的角色,实则是每个人内心 “不合时宜” 的投射。小反的 “相反”,不在于与外界的对抗,而在于内心的挣扎 —— 他总是在 “应该这样” 和 “不想这样” 之间徘徊。比如,他会礼貌地说 “今天太过完美”,下一秒就被绊倒,怀抱大便;他期待自己是个天才,却又在无人处怀疑 “人们真的喜欢天才吗”。
陆冉用这种 “平静的疯感”,解构了成年人世界的规则。当成功学告诉你 “必须写出畅销书才算作家”,当社交规范要求 “必须合群才算正常”,小反却用摔倒、犯错、不合时宜的微笑,告诉你:人生本就不必循规蹈矩,荒诞才是常态。
内心的怪兽:每个人都在与自己搏斗
在陆冉的另一部作品《蓬蓬变成了一只猫》中,主角每天要与 “反射兽”“包袱兔”“乌云” 等怪兽搏斗,这些怪兽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与焦虑。而《相反的人》里,小反的 “怪兽” 藏得更深 —— 它们是对自我的怀疑,是对 “不够好” 的恐惧,是与自己对抗的疲惫。
陆冉太懂这种感受了。成为自由职业者后,她曾陷入 “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抓不住” 的困境:接下难以完成的项目,被甲方反复折磨,在 “我是天才” 和 “我是傻子” 的自我否定中摇摆。她把这种挣扎画进了漫画:小反在地铁上抓不住扶手,像被风吹动的草;他明知道眼前是灾难,还是心潮澎湃地跳进去,喊着 “Go to the hell”。
这些场景像一面镜子,照出每个普通人的精神内耗:我们总在 “必须成功” 和 “接纳平凡” 之间拉扯,在 “讨好他人” 和 “忠于自己” 之间犹豫。陆冉没有给出标准答案,只是用小反的经历告诉你:不必打败所有怪兽,学会与它们共处,也是一种勇气。
从对抗到和解:大黑的智慧与小反的成长
漫画中,除了小反,还有两个关键角色:安于平凡的大黑,和刻薄厌世的雪人。雪人象征着对世界的对抗感 —— 就像陆冉曾在咖啡馆里突然厌恶拍照的游客,觉得他们 “太肤浅”;而大黑则代表着另一种可能:他不需要通过 “与众不同” 证明自己,安静地做个普通人,反而活得踏实。
随着创作深入,陆冉发现自己越来越偏爱大黑。这个像相声捧哏的角色,藏着对抗内耗的秘诀:接受自己的 “不特别”,反而能获得平静。小反最终也在大黑的影响下,学会了与自己的 “相反” 和解 —— 他依然会犯错,会尴尬,会不合时宜,但不再因此苛责自己。
这种转变,也是陆冉自身的写照。从辞职初期的 “看什么都不顺眼”,到如今 “着眼于当下,观察自己的状态”,她在创作中逐渐明白:治愈不是 “强行乐观”,而是 “诚实对待自己”。就像小反说的:“所有的坑我都掉进去了,但从未摔死过。”
治愈的真相:不是解药,是镜子
读者说《相反的人》“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”,但陆冉对 “治愈” 保持警惕。她认为,漫画的意义不是提供解药,而是成为一面镜子 —— 让每个人在小反的荒诞中,看到自己的影子;在他的挣扎中,接纳自己的不完美。
书中有一个细节:小反总是在 “搞砸” 后,露出一个怪异却坦然的微笑。这个微笑像在说:“没关系,这样才像人生。” 陆冉用这种温柔的笔触告诉我们:精神内耗的根源,不是我们不够好,而是我们太想 “变好”。当我们允许自己摔倒、犯错、不合时宜,内耗反而会慢慢消散。
就像陆冉在采访中说的:“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和认识自我的过程。着眼于当下,观察自己的状态,度过每一天,静待时机成熟 —— 这样就可以了。” 或许,这就是《相反的人》给每个精神内耗者的答案:不必成为别人眼中的 “正常人”,做一个与自己和解的 “相反的人”,就很好。
作者:傲世皇朝
新闻资讯 News
- 四部门详解育儿补贴制度07-31
- 2025WAIC观察:谁能把Agent变...07-31
- 《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》...07-31
- 《相反的人》:在荒诞与平静中,...07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