困在养老社区会籍制中的老人

日期:2025-08-23 13:37:57 / 人气:25



人生犹如围城,会籍制养老社区也是如此。十几年前,它作为新鲜事物兴起,一大批老人怀揣着对高品质养老生活的期待,不惜花费上百万购买会籍卡,或卖掉房子,或拿出养老积蓄,只为在这类号称“高端”的养老社区中抢占一席之地。然而,十年过去,当初的选择究竟是物超所值还是飞蛾扑火,答案逐渐显现,老人们的近况也各不相同。

李叔叔:配套服务无差别,会籍费打了水漂

八年前,李叔叔夫妻二人刚过七十,选择入住上海浦东一家高端养老社区。他们花费288万购买了一张20年的会籍卡,再加上每人每月一万出头的养老服务费,本以为能在此安稳度过晚年。

刚入住的前两三年,社区人不多,夫妻俩过得清净悠闲。医食住行无需操心,还能和邻里一起参加活动。但社区入住率始终在30%左右徘徊,为了吸引更多老人,社区不断推出优惠促销活动,主推月费制。随着月费制老人增多,公寓式设计显得拥挤,居住舒适度下降。更让李叔叔夫妇难以接受的是,“会籍制”与“月费制”在医护、餐饮、文娱等各项配套服务上几乎毫无区别。他们花了上百万购买会籍卡,却和月租制老人享受同等服务,这让他们有苦说不出。

赵阿姨:收益承诺成泡影,退费困难重重

五年前,赵阿姨看中了上海嘉定区一家会籍制养老社区。这里条件诱人,花费160万元能获得一套约50㎡一室户的使用权,每月只需支付5000元左右的养老服务费。社区还承诺每年有2.5%的收益,会籍卡可继承、可转让、可退,入住满3年后,扣除2%的手续费就能全额退款。

赵阿姨和子女商量后,觉得这是一份保障,便一次性付清了160万。前两年,社区兑现了收益承诺,可用于抵扣部分养老服务费,一切都很顺利。但两年后,收益没了,养老服务费还隐隐有上涨趋势。不过,养老服务暂且还算说得过去,一线员工热情,但人员变动频繁,生活管家换了好几任。医疗服务也不稳定,虽有医疗机构,但遇到意外疾病和突发事件,最终还得靠120。

入住满3年后,子女定居国外,赵阿姨萌生退住念头。一来约定的收益没了,二来市面上养老社区增多,还有不少倒闭、暴雷的情况,她想把钱取出来“落袋为安”。然而,退费成了大难题。入住时工作人员积极热情,退住时却敷衍拖沓,以各种理由拖延。赵阿姨跟运营主管反馈,主管推给院长,院长又让等集团总部审批,两个月过去了,退款事宜依旧没有下文。最后,赵阿姨只好和社区协商,房间空关期间无需再额外支付物业管理费。

刘爷爷:服务与价格不匹配,退住限制多

刘爷爷是这两年才购买养老社区会籍的丁克家庭。他们卖掉自住的100多平房子,加上半辈子的积蓄,用这笔钱支撑后半生入住高端养老社区。他们不愿降低生活品质,参观了市面上大部分高端养老社区后,挑选了上海市西南部一家低密度养老社区,但价格也是一流的。

刚入住不久,问题就暴露出来。作为自理老人,两人每月不含餐费就需花费3万左右,水电费还需按高于民用价格的费用另外支付,费用在上海养老市场堪称天花板级别,但服务却与价格不匹配。会籍制不仅一次性收取了大额押金,还限制了退住的灵活性。合同规定,若要全额退款,必须住满4年;否则需要按入住年限,扣除押金20%左右不等的违约金。老两口年事已高,没有精力去打官司周旋,只能等住满4年后再做打算。不过,他们热爱生活,通过锄草、养花、种菜,把日子过成了自己的桃花源。

会籍制困局待解

在普通人眼中,高端养老社区应是环境优雅、配套齐全、服务周到、一劳永逸的养老选择。但曾经风光无限的“会籍制”暴露出了诸多短板,承诺的高品质服务大打折扣,退钱无门、退住困难,困住了李叔叔、赵阿姨和刘爷爷等老人。

这批最早尝试会籍制的老人们是养老行业的勇敢先行者。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落后的会籍制困局,真正享受先进的养老服务,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事情,也是整个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。这需要政策制定者、养老机构、家属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,为老人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养老环境,值得我们拭目以待。

作者:傲世皇朝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傲世皇朝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