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上线先打官司!美团滴滴巴西外卖战开打,烧钱抢滩 120 亿蓝海

日期:2025-09-01 20:42:39 / 人气:19


国内外卖战场的硝烟尚未散尽,美团与滴滴的战火已烧至南美大陆。在巴西这个拥有 1.83 亿互联网用户、120 亿美元外卖市场规模的 “新大陆”,美团旗下 Keeta 尚未正式上线,就与滴滴重启的 99Food 在圣保罗法院展开三轮法律交锋 —— 从商标权争夺到排他协议指控,从模仿设计争议到 12 亿元预付激励的博弈,这场 “未开卖先互撕” 的戏码,揭开了中国互联网巨头海外商战的残酷真相:在国内内卷至利润暴跌 9 成后,巴西这块 “数字化处女地”,已成双方必须拿下的 “生死战场”。
一、三回合法律战:未上线先抢 “规则制定权”
美团与滴滴在巴西的交锋,没有硝烟却刀光剑影。短短一个月内,三场官司接连打响,本质上是双方在争夺市场准入的 “先手优势”,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给对手设置壁垒。
1. 第一回合:商标权争夺,锁定用户认知
Keeta 首先发难,起诉滴滴 99Food 在 Google 等平台 “恶意高价购买‘Keeta’关键词”,导致用户搜索 “Keeta” 时,99Food 的广告占据前排,混淆消费者认知。巴西法院很快裁定:99Food 需在三日内停止该行为。这场胜诉对美团意义重大 —— 在品牌尚未落地时,先通过法律手段锁定 “Keeta” 的商标辨识度,避免刚进入市场就被对手 “截流”。
2. 第二回合:排他协议指控,狙击商户资源
紧接着,美团再出重拳,指控 99Food 通过 “12 亿元现金预付激励” 与巴西本地商户签订排他协议,禁止商户与 Keeta 合作。这招直击外卖平台的核心命脉 —— 商户是外卖业务的 “基础设施”,若 99Food 垄断优质商户,Keeta 即便上线也将面临 “无餐可送” 的尴尬。尽管案件尚未宣判,但美团的指控已向市场释放信号:将阻止滴滴通过 “烧钱锁商户” 复制国内商战套路。
3. 第三回合:设计模仿争议,争夺品牌辨识度
滴滴迅速反击,起诉 Keeta 在 APP 颜色、图形、字体上 “刻意模仿 99Food”,涉嫌不正当竞争。这一指控看似细节之争,实则关乎 “用户第一印象”—— 在巴西消费者对两者均不熟悉的情况下,视觉设计的相似性可能导致用户混淆,谁能先建立 “独特品牌形象”,谁就能在初期抢占认知优势。
三场官司的核心,早已超越 “对错” 之争,而是双方在 “规则空白期” 的战略试探:通过法律手段划定边界,为后续的补贴战、商户战、用户战铺平道路。正如巴西本地律师所言:“中国平台的聪明之处在于,在烧钱之前先抢法律制高点,避免重蹈国内‘无序内卷’的覆辙。”
二、为何必争巴西?120 亿蓝海背后的战略诱惑
美团与滴滴不惜在未上线时就撕破脸,源于巴西市场的 “不可替代性”—— 对国内业务增长见顶的双方而言,这里不是 “可选之地”,而是 “必争之地”。
1. 数字化红利期:从 “奶茶腻人” 到 “囤积粮草”
国内外卖市场已进入 “存量厮杀”:美团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暴跌 89%,核心本地商业利润率从 25.1% 骤降至 5.7%,市场份额从 74% 下滑至 65%;而巴西仍处于 “数字化早期”,Q-commerce(30 分钟达即时零售)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 11.45%,2028 年将突破 16.2 亿美元,快递物流市场 2030 年将达 77.7 亿美元。更关键的是,巴西智能手机普及率超 99%,互联网用户占比 86.2%,日均手机使用时长 5 小时 12 分钟(中国仅 3 小时 32 分钟),这些数据意味着 “流量红利仍在”,比国内更具增长潜力。
2. 超级 APP 的最后机会:从 “外卖” 到 “生态入口”
外卖从来不是 “终点”,而是超级 APP 的 “入口”。在国内,美团通过外卖流量延伸至酒旅、到店、闪购;滴滴通过出行切入金融、外卖。而巴西的碎片化生态 —— 支付工具分散、本地生活服务数字化程度低,恰好给了中国平台 “重建生态” 的机会。摩根大通报告显示,全球外卖平台平均净利润率仅 2.2%,但外卖带来的流量可撬动 10 倍于自身的零售、金融业务价值。对美团和滴滴而言,拿下巴西外卖市场,就等于拿到了 “拉美本地生活生态的入场券”。
3. 全球化布局的 “生死局”:从 “区域扩张” 到 “全球卡位”
美团的海外布局此前集中在香港和中东,Keeta 在香港市占率达 44%,但香港市场体量有限;中东虽增长快,却面临宗教文化、本地巨头等多重限制。巴西作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、人口大国,是 “规模化扩张” 的最佳试验场 —— 若能在此成功,可快速复制至阿根廷、墨西哥等周边市场,形成 “拉美版图”。滴滴则更早布局拉美,2018 年收购巴西 99Taxi,出行业务已覆盖 10 个拉美国家,外卖是其 “生态闭环” 的最后一块拼图。双方都清楚:失去巴西,就可能失去整个拉美市场的话语权。
三、烧钱之外的隐忧:巴西市场的 “本土化陷阱”
国内的补贴战套路在巴西未必奏效 —— 这个看似 “蓝海” 的市场,暗藏基础设施、劳动力、本地竞争等多重陷阱,考验着美团与滴滴的 “本土化能力”。
1. 基础设施瓶颈:“超密集城市群” 的缺失
巴西的城市化率虽达 87.6%,但仅圣保罗、里约热内卢等少数城市具备完善的配送条件,中小城市缺乏智能仓库、高效路网,导致 “30 分钟达” 难以普及。尽管巴西计划 2027 年投入 2000 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,但短期内,平台仍需自己搭建物流网络 —— 美团计划年底前注册 10 万名骑手,滴滴则依托既有出行司机网络转型配送,可 “最后一公里” 的成本仍将居高不下。
2. 劳动力管理难题:骑手的 “高诉求” 与 “强抗议”
巴西骑手的维权意识远超国内。今年 4 月,60 多个城市的骑手爆发抗议,要求将最低配送费从 6.5 雷亚尔(约 8.3 元人民币)提高至 10 雷亚尔(约 12.7 元),行驶公里费从 1.5 雷亚尔涨至 2 雷亚尔。滴滴已承诺 “日完成 20 单保证收入 250 雷亚尔”,美团则表示将提供 “更具竞争性的收入”,但这无疑会推高运营成本。更棘手的是,巴西劳动法对 “灵活用工” 的限制严格,平台若按国内 “众包模式” 管理骑手,可能面临法律风险。
3. 本地巨头的 “垄断壁垒”:iFood 的 8 成市场份额
巴西外卖市场并非 “真空地带”,本土平台 iFood 已占据 80% 以上的份额,拥有成熟的商户资源、用户习惯和配送网络。iFood 不仅与巴西最大电商 Magalu 合作,还接入了本地支付工具 Pix,形成 “电商 + 外卖 + 支付” 的闭环。美团和滴滴要挑战 iFood,不能只靠补贴 —— 滴滴 2019 年曾退出巴西,正是因无法突破 iFood 的垄断;美团虽在香港、中东有成功经验,但面对本土巨头的 “地头蛇” 优势,仍需找到差异化突破口。
四、美团 VS 滴滴:两种出海逻辑的碰撞
美团与滴滴在巴西的布局,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海外扩张思路 —— 美团的 “横向复制” 与滴滴的 “纵向深耕”,将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走向。
1. 美团:“闪电战” 式扩张,以规模换市场
美团的出海逻辑是 “快速复制国内成功经验”:在香港通过 “低价补贴 + 密集运力” 迅速抢占 44% 市场份额,在中东一年跻身前三。面对巴西,它延续了 “高举高打” 的策略:计划 5 年投入 10 亿美元,年底团队扩至 1000 人,明年覆盖 100 座城市,目标 2026 年拿下 15% 市场份额。这种 “闪电战” 的优势是能快速建立存在感,但风险在于 “重规模轻本土”—— 若不能解决中小城市配送、骑手管理等问题,可能重蹈国内 “烧钱不盈利” 的覆辙。
2. 滴滴:“生态战” 式深耕,以出行带外卖
滴滴的优势在于 “先发的本土化积累”:2018 年收购 99Taxi 后,已在拉美建立出行、支付、金融的完整生态,10 个拉美国家的用户基础和司机网络,可直接为外卖业务导流。此次 99Food 首站落地中等城市戈亚尼亚,而非圣保罗,就是为了 “先试错再扩张”,避免一开始就与 iFood 正面硬刚。这种 “生态协同” 的思路更稳健,但速度较慢 —— 美团的 “闪电战” 可能在滴滴完成生态整合前就抢占用户心智。
五、结语:海外商战,不止于烧钱
美团与滴滴的巴西外卖战,本质上是中国互联网 “内卷模式” 的海外延伸,但巴西市场的复杂性提醒我们:海外扩张不是 “国内商战的复制粘贴”,而是 “本土化能力的重新构建”。从法律战的提前布局,到补贴政策的本土化调整,再到生态协同的尝试,双方都在探索 “既保留国内经验,又融入本地市场” 的平衡之道。
这场战争的赢家,不会是 “烧钱最多的那个”,而是 “最懂巴西的那个”—— 谁能解决基础设施的瓶颈,谁能平衡骑手与平台的利益,谁能找到对抗 iFood 的差异化路径,谁才能真正扎根这片 120 亿蓝海。对中国互联网巨头而言,巴西不是 “逃避国内内卷的避难所”,而是 “全球化能力的试金石”—— 唯有放下 “快速成功” 的执念,真正融入本地价值链,才能在海外市场走得更远。

作者:傲世皇朝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傲世皇朝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