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怪物》第三季:揭开艾德·盖恩的恐怖面纱与深层思考
日期:2025-10-31 13:44:06 / 人气:6

今年秋冬的悬疑剧市场,网飞的《怪物》系列第三季备受瞩目。作为聚焦真实罪案的IP,前两季凭借对“杰夫瑞·达莫”“梅内德斯兄弟”等臭名昭著案件的挖掘,积累了“猎奇”“敢拍”的标签。而第三季将镜头对准美国犯罪史上“最变态”的人物之一——艾德·盖恩,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。
一、看似和气,实则扭曲的农场主
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中期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偏远小镇,艾德·盖恩是当地农场里看似普通的农民。他身材魁梧却弯腰驼背,说话声音轻柔,尾音上扬,显得格外顺从。他平时会帮邻居刷房子、补屋顶,照顾小孩,嚼口香糖时动作细小,吐掉前还会用手指接住再放进烟灰缸,周围人都评价他“有点怪,但很和气”。然而,这份“和气”背后却藏着扭曲的灵魂。
二、原生家庭:悲剧的根源
艾德的成长轨迹从一开始就被母亲牢牢掌控。他的父亲家暴酗酒,早早离开家庭,母亲独自靠农活抚养他和哥哥,同时是个虔诚到病态的基督教徒。她坚信“女人是罪恶的根源”,将所有非婚性行为视作堕落,每天逼着两个儿子听布道,反复灌输“除了我之外的女人都是妓女”的观念,严禁他们接触异性、结交朋友,更不准谈婚论嫁。在这样的精神控制下,艾德与外界的情感通道被彻底切断,对母亲产生了近乎疯狂的依赖。他会偷偷穿上母亲的内衣,在窒息边缘寻找扭曲的快感,被母亲发现后,只会麻木地顺从道歉,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。
三、兄弟纷争与母亲离世:走向极端的导火索
哥哥亨利是第一个试图打破这种禁锢的人。30多岁时,兄弟俩偶尔去镇上做零活补贴家用,亨利偷偷谈了恋爱,还告诉艾德自己要离开家,劝他也摆脱母亲的控制,过正常生活。这番话彻底刺痛了艾德,在他眼里,母亲是“神圣不可亵渎”的存在,哥哥的想法就是“背叛”。争执中,艾德操起手边的木桩,狠狠砸向亨利的后脑,随后点燃大火伪造意外,掩盖了罪行。当时的乡村警察缺乏侦查经验,只看到烧焦的现场,便判定亨利是烟熏致死,这起谋杀案就此被尘封。
哥哥的死让母亲承受不住打击,中风后半身不遂,艾德却从中看到了“独占母亲”的“机遇”。他悉心照料瘫痪的母亲,为她擦身喂饭时,凝视着母亲失去活力的躯体,脑海里竟开始浮现出极端的念头。不久后,母亲在一次与人争执中气绝身亡,艾德的精神世界彻底坍塌。他失去了唯一的“精神支柱”,脑子里时常出现两个声音:一个告诉他母亲已经死了,他可以打破戒律去恋爱结婚;另一个却坚信母亲还活着,正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。
四、骇人听闻的行径:满足扭曲欲望
为了“留住”母亲,艾德做出了更骇人听闻的事。葬礼过后没多久,他扛着铲子来到墓地,撬开了母亲的棺材,却挖错了坟墓。但“来都来了”的念头驱使他,将那具刚下葬不久的女性尸体小心翼翼抱回家,清洗、褪衣,摆放在母亲生前常坐的椅子上,还每天像往常一样向“母亲”问安、聊天、争吵。渐渐地,这满足不了他的扭曲欲望,他开始频繁深夜“造访”附近的墓地,专门挖掘与母亲年龄相仿的中年女性尸体,带回家后性侵、剥皮,用人皮缝制衣服、灯罩、椅垫,用头盖骨做成碗,每天吃饭时使用,甚至会穿上人皮衣服,想象自己“变成了母亲”。剧中有一幕极具冲击力,艾德带着交往的女友回家“见家长”,女友看着坐在椅子上始终沉默的“母亲”,以为自己不被接受而郁闷。直到后来主动上门沟通,才震惊地发现那是一具早已腐烂的干尸。这一场景与《惊魂记》里的经典片段几乎如出一辙。女友还曾发现艾德家椅子坐垫上有凸起的部分,追问下得到的答案竟是“乳头”。而艾德当保姆时,为了逗小孩开心,会把真人头皮套在头上吓唬孩子,还将断指放在头盖骨碗里变魔术,这些细节都让他的“变态”愈发具象。
五、走向犯罪:从盗墓到杀人
当尸体无法满足他时,艾德将目标转向了活人。1954年,他枪杀了酒吧店主玛丽·霍根。1957年,又杀害了五金店店主伯妮斯·沃登。直到警察调查伯妮斯的失踪案,走进艾德的农场,才揭开了这场持续多年的恐怖:谷仓里,一具女性尸体像牛肉一样被剖掉脏腑,高挂在横梁上。住宅里,锅碗瓢盆中散落着残肢、器官和骨骸,抽屉里藏着女性的外生殖器,墙上挂着人皮灯罩,椅子上铺着人皮椅垫。据统计,现场共找到约15具女性尸体的残骸,因肢解严重难以精确统计,而艾德只承认自己亲手杀了两人,声称其他遗骸都来自盗墓。
六、结局与反思:恶魔的诞生与文化的困境
最终,艾德因被诊断出严重的精神障碍,未被送上常规刑事法庭,而是被关进精神病院,直到1984年因癌症去世,终年77岁,死后被安葬在母亲墓旁,以一种病态的方式完成了“回归”。而他的故事并未随着死亡落幕。
这部剧最值得探讨的,或许不是艾德的罪行有多惊悚,而是它抛出的两个核心问题。一是“恶魔”如何炼成?艾德的悲剧离不开原生家庭的扭曲,母亲极端的宗教信仰、精神控制和对女性的污名化,让他从小缺乏正常的情感认知,对母亲的依赖逐渐异化为病态执念。哥哥的离开、母亲的死亡,一次次打破他的精神平衡,最终让他走向极端。但剧集也没有将其简单归因为“原生家庭”,而是加入了“血腥内容刺激”“社会孤独感”等维度,让这个人物更复杂,也更具警示意义。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情感压抑、信息单一的环境中,再接触极端内容,很容易被引向失控的边缘。
二是我们该如何看待“暴力奇观”的传播?这部剧一边细致呈现艾德的罪行,用大特写镜头展示人皮制品、行凶过程,满足观众的“猎奇心理”;一边又通过剧情讽刺这种“暴力娱乐化”。剧中,好莱坞导演为了商业利益,将艾德的故事改编成电影,放大血腥元素。现实中,该剧本身也因“过度还原罪案”“消费受害者”引发争议,就像第一季曾因触碰受害者隐私遭到家属不满。这种矛盾,恰恰折射出当下大众文化的困境:我们一边批判暴力、厌恶血腥,一边又忍不住为“猎奇故事”买单,甚至在反复接触暴力内容后,逐渐产生“脱敏”反应,道德判断也随之模糊。
作者:傲世皇朝
新闻资讯 News
- 《再见爱人5》翻车,邓莎老公摊上...10-31
- 央卫视集中上新新主播:新鲜面孔...10-31
- “世界第一美少年”伯恩·安德森...10-31
- 《千里江山图》:谍战剧新期待,...10-31

